曾在深圳市殯儀館開展公益服務,在殯儀館呆了半年時間,雖然不用每天都看死者遺體,但是也比平常人見得多了。據我觀察,殯儀館工作人員的心理狀態都很好。第一,這就是一份工作,有一半的人員屬于事業編,另一半是雇員。雇員的工資大概在5000左右,除了明面工資,還有紅包收入。廣東本地人辦白事,少則十塊,多則上千,大廳服務臺、化妝室、告別儀式廳、火化、接遺體的司機等等都有機會收到紅包。
早上中午有免費的食堂,有浴室,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4點。第二,在一個環境呆久了,每個人都會習慣,習慣不了的就被淘汰了?!缎ど昕说木融H》里面提到一個詞叫體制化,意思就是環境改變了你。不管是殯儀館工作人員、還是其他在更惡劣的環境中從業的人,只要呆久了,就一定會習慣,離開了,反而會覺得失落。再說點其它的,深圳市每年火化的人大概有1萬人,火化不限戶籍,也有少數親屬會租車將死者的遺體運回本地,但是費用較高。
深圳殯儀館除了自身的工作人員,還有很多私營單位,他們會穿著跟殯儀館工作人員一樣的衣服,向你兜售服務和產品。他們的價格是比殯儀館高很多的,很多人在悲傷的心情下稀里糊涂的就上當了,最后還以為是殯儀館亂收費。聽說醫院的重癥監護室和太平間常年有人守候,這些殯儀私營企業會第一時間收到死亡消息,然后向家屬兜售服務,其中的貓膩你們懂的。
家屬們基本上都沒有經歷過喪事,基本上就是跟著這些人轉,最后花了一大筆冤枉錢。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,喪事喜事都是大肆操辦的,沒有經歷過的人以為就是要花這么多錢的,實際上一場簡單的喪事幾百塊錢就可以完成。說說骨灰盒和棺木,骨灰盒一般都會買,用來存放逝者的骨灰,其實骨灰不是粉末狀的,而是爆米花大小的顆粒狀,一個骨灰盒是裝不下所有的骨灰,只有一小部分。深圳殯儀館內有專門存放骨灰的地方,擺放在房間里,里面像書架一樣編號。
有些家屬暫時沒有安排墓地的會先存放著。棺木一般都不需要,因為遺體都要火化后下葬。一些有名望有財力的家庭會購買棺木,用于開追悼會時用。完了就推到火化間了。棺木跟著遺體一起燒了嗎,不清楚,大概是不會一起燒,因為焚燒的時候遺體身上要噴油加快焚燒速度。所以是存在貓膩的。